關於海嘯

11:39

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。當地震發生於海底,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,形成強大的波浪,向前推進,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,稱之為海嘯。
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“tsunami”,詞源自日語“津波”,即“港邊的波浪”(“津”即“港”)。目前,人類對地震、火山、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,只能通過觀察、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,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。
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公尺以內、里氏地震規模6.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。海嘯波長比海 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,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,不管海洋深度如何,波都可以傳播過去,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500到1000公里,而相鄰 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,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,由於深度變淺,波高突然增大,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,波高可達數十公尺,並形 成“水牆”。
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,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,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。此外,海底火山爆發,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。
此外,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,“水牆”可達百尺。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, 不一定在地震帶。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。海嘯等自然災害都會產生次聲波,大象可以聽到次聲波,像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產生的海嘯,由 於大象聽到海嘯產生的次聲波,不聽主人指揮,快速離開現場,乘坐大象的遊客才得以生還。
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。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,平均大約6、7年發生一次。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%。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%左右,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。
最近造成較大規模的海嘯有:
‧2004年12月26日於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發生里氏9級海底地震。海嘯襲擊斯里蘭卡、印度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孟加拉、馬爾地夫、緬甸和非洲東岸等國家,造成30餘萬人喪生。準確死亡數字已無法統計。參見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。
‧1998年7月兩個7.0級的海底地震,造成巴布亞紐幾內亞約2100人喪生。
‧1992年9月尼加拉瓜發生海嘯。
‧1883年8月25日荷屬東印度群島上火山爆發,引起的海嘯使約3萬6000人死亡。
徵兆
‧海水冒泡
‧異常退潮
‧鳥獸不明行為
‧耳鳴
當你感受到海嘯來襲,你必須:
1.留意各種新聞來源如收音機、電視機等,以獲知最新狀況,並在必要時準備疏散。如果有關單位已發出海嘯警報,即刻疏散並往高地逃生。
2.遠離海邊區域。海嘯來臨時,不要到海邊去。
3.在得到有關單位允准前,不要擅自回到家中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脚印

Sharing is Caring,
Tell me what's in your mind..
After reading this Blog..
Thank you ^^